最“牛”教授
——记“全国师德标兵”、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
30年筑梦追梦,30年破茧成蝶,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开拓了产学研、农科教和科技扶贫相结合的道路,谱写了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财富的传奇。前不久,他获得了“全国师德标兵”的荣誉称号,成为我省惟一获此殊荣的高校教师,这是对他从教30年的褒奖。他就是山西省食用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、山西省食用菌协会会长、山西农业大学教授常明昌。
常明昌每次上课,教室里总是座无虚席。在山西农业大学的校园里,学生的微信群里,学生们自发评出学校最“牛”的教授,常明昌名列首位。在每一名学生的眼里,常明昌不仅仅只是传授他们专业知识,更多的是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,该做怎样的人。同时,常明昌把技术奉献给社会,带动一方经济发展更让学生们心生敬佩。
常明昌多年来一直倾心于食用菌的育种和栽培技术的研究,迄今为止,已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,出版着作12部,主编21世纪全国高校食用菌本、专科统编教材两部,主编全国“十一五”规划专科教材《食用菌栽培》和本科教材《食用菌栽培学》两部。同时,先后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国家农业成果转化、山西省煤基重点攻关项目等21个,合作发表地下真菌16个新品种,堪称我国地下真菌研究的学术权威之一。
提及常明昌的成就,所有人会竖起大拇指。而他的学生,更是了不得。依靠食用菌产业荣获“全国就业创业优秀个人”称号、享有“蘑菇王子”美誉的黄超和依靠食用菌产业带动村民致富而获得“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”称号的江利斌都是常明昌的得意门生。
常明昌始终致力于食用菌工厂化生产、产业化发展,着力推动解决“三农”问题。科研取得骄人成绩后,他便开始思考如何将实用技术推广到农村去,真正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开拓出一条新路。为此,常明昌尝试推广食用菌庭院式栽培,充分利用农民房前、屋后、地窖、大棚、窑洞以及其他闲置空地。他深入农户具体指导、反复讲解,设立免费技术咨询电话,帮助农民解决食用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。他把技术成果送到田间地头,把科研项目做在了大地上。随着食用菌栽培从传统的庭院式生产发展到现代化的工厂化生产,常明昌的食用菌栽培事业发生了破茧化蝶式的质变,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,用非农思想解决了“三农”问题,为带动食用菌走深加工、精加工道路,拉长全产业链发展,推动山西经济转型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。多年来,常明昌在我省30多个县(市)进行了科技扶贫和科技成果转化,创立了我省最大的香菇生产基地和白灵菇生产基地,累计培训农民3万余人次,推广优良品种300余个,产生经济效益26亿元。
这些年来,常明昌先后荣获“中国科技扶贫十五年杰出贡献者”、“九三学社全国科教服务、扶贫支边先进个人”称号,获“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”、“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”等,成为我省众多高校教师中的杰出代表。
《山西工人报》(2015年09月14日头版)记者 王雨茜 特约通讯员 贾昊昱
|